孙佳琪
3月17日,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渠道1688在“好生意大会”发布,3月下旬开端,全面撤销“仅退款”。渠道在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的买卖胶葛时,将依据账号诚信状况来断定,符合要求的将由渠道出资补助给买家。商家无需承当相关费用,补助完成后,产品无需退回,其他的退款恳求交由商家自主处理。自此,一改往日无需商家赞同即可退款的规矩。
维护顾客权益为初衷
却让近九成商家十分对立
记者了解到,到现在,淘宝、拼多多等多家电商渠道还在保存“仅退款”这一功用。对此方针,网友点评也褒贬纷歧。有网友以为这个功用是为了避免某些不良商家‘以次充好’的,仅退款功用是合理的。也有不少网友以为,现在存在不少歹意退款事情,乃至成了牟取不妥收益的产业链,严峻危害了商家的权益,再不进行办理,渠道就会丢失许多商户。
(网友关于此事谈论)
此前,网络消费胶葛调停渠道“电诉宝”联合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《2024年电商渠道“仅退款”查询报告》,来自淘宝/天猫、京东、拼多多、唯品会、抖音等渠道的2000家商户参加了查询。查询结果显现,有7.9%的商家近一年“仅退款”份额达多半;10.09%的商家“仅退款”份额占有一半;34.31%的商家有三成的“仅退款”;46.65%的商家有一成“仅退款”;仅有1.06%的商家未遭受“仅退款”。
关于商家对“仅退款”这一方针的情绪查询,有89.05%的商家对“仅退款”的施行持十分对立情绪,7.3%的商家持对立情绪,2.12%的商家保持中立,仅0.13%的商家表明支撑,而有1.39%的商家表明十分支撑“仅退款”。
广东知恒(济南)律师事务所的逯义伟律师表明,“仅退款”仅仅一种渠道推出的买卖规矩,在详细实行过程中,存在标准纷歧、实行不标准等景象,呈现违背法令规则状况,从而产生胶葛,危害商家权益。
“仅退款”成产业链
令卖家苦不堪言
据京东内部工作人员泄漏,京东针对自营产品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“仅退款”服务;美国电商渠道亚马逊于2017年推出,称为“退款不退货”(Returnless Refund)服务;拼多多于2021年正式上线该功用,并大规模施行“仅退款”方针。随后,淘宝、唯品会、抖音商城、小红书商城等其他主流电商渠道也在2023年末至2024年连续推出了相似的“仅退款”方针。
自此,仅退款成为电商渠道标配。
这一方针推出后,一部分羊毛党运用渠道偏袒买家的不成文规矩,无止境薅羊毛。有不少人乃至形成了薅羊毛集体,并将其开展成一条深度产业链,更有甚者一年暴利两三千万。
记者了解到,许多专业的“薅羊毛”团队,经过装置插件软件;一人拿手机、QQ号、付出宝号、微信号注册10个账号;就能够经过软件账号能够到电商渠道上指定拍单;收到货,软件主动要求仅退款。由于所购产品的价值都在几元到二十几元不等,所以渠道很快就仅退款了。而收到的产品,团队又以原价70%的价格发到闲鱼和微信去卖。经过这样的方法,无成本地将商家的产品经过二次倒卖的方法变成了自己的收益,说其为“空手套白狼”也毫不为过。
网友王先生曾向电诉宝投诉,他淘宝店肆的一顾客于2024年1月9日在店肆购买一台三星W24 Flip手机,于6月2日恳求修理,商家于寄出手机。王先生称,店肆收到的手机签收超5个月,发现后摄像头边框划痕,边框划痕磕碰严峻、磨损严峻、背贴与手机纷歧致,因超期及外观损害严峻不符合退货,修理也需顾客承认状况后才干转寄售后检测修理。但顾客未予状况进行承认,库房已拒签退回顾客处。核实物流信息该产品已退回至顾客当地并签收。渠道在处理此单修理封闭,却支撑8549元仅退款至顾客。
顾客白白运用手机五个月,簇新的手机最终只能变成二手手机,商家还要将钱一分不少地退给顾客,关于商家来说丢失惨重。而这样的比如层出不穷,简直不同程度地在每个电商商家身上都产生过。
不妥得利
严峻或触及诈骗、虚拟买卖行为
那么这样的行为是否现已违法呢?
逯义伟律师告知记者,商家与顾客两边因实在的买卖行为而建立买卖合同,如产生退款亦即两边免除彼此之间的买卖合同。依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五百六十六条第一款,合同免除后,没有实行的,停止实行;现已实行的,依据实行状况和合同性质,当事人能够恳求恢复原状或许采纳其他补救措施,并有权恳求赔偿丢失。第一百二十二条规则,因别人没有法令依据,获得不妥利益,受丢失的人有权恳求其返还不妥利益。第九百八十五条规则,得利人没有法令依据获得不妥利益的,受丢失的人能够恳求得利人返还获得的利益,但是有下列景象之一的在外:(一)为实行品德责任进行的给付;(二)债款到期之前的清偿;(三)明知无给付责任而进行的债款清偿。也就是说,两边免除买卖合同后,商家应当退回货款,顾客应当退回货品。假如顾客未经得商家赞同(商家单独许诺也是商家赞同)而“仅退款”不退货,其行为侵害了商家合法权益,构成不妥得利。
也就是说,两边免除买卖合同后,商家应当退回货款,顾客应当退回产品。假如顾客未经得商家赞同(商家单独许诺也是商家赞同)而“仅退款”不退货,其行为侵害了商家合法权益,构成不妥得利。
这种乱象假如不加以管控,给商家形成继续丢失,渠道也会因而丢失商家,久而久之,不利于整个电商生态的开展,而顾客在发现渠道上产质量量良莠不齐、商家服务越来越差时,也会逐步丢失。
1688的这次举动,会不会成为电商渠道“整风”的新开端,仍是一个不知道。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使用商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查找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